紅腸,也稱里道斯,是一種原產于立陶宛,用豬肉和淀粉等材料加工制作的香腸。哈爾濱特產,源自俄國,是中國有名的特產之一,顏色火紅得名。
哈爾濱紅腸:俄語譯音為“里道斯”,“里道斯”和哈爾濱紅腸是一個概念。許多哈爾濱人稱哈爾濱紅腸為“里道斯紅腸”,也有人喜歡用“哈紅腸”的簡稱。“里道斯”原產于東歐的立陶宛 。1898年中東鐵路修建后,外國人大量進入哈爾濱,也將肉灌制品帶到了哈爾濱。
據載,1900年夏日的一個晴朗早晨,從莫斯科開來的一列火車,徐徐駛入當時的松花江火車站(后來的哈爾濱火車站)。一群外國人紛紛走出車廂。人群中,有一個俄羅斯商人叫伊萬.雅闊列維奇.秋林。他在哈爾濱創建了著名的秋林洋行。在這座洋行里,有一位黃頭發,藍眼睛、大鼻子的立陶宛員工,他不甘心為秋林老板賣命,他要體驗一下自己當老板的感受。 從1957年到1997年,長達40年,由于種種原因,“里道斯”卻銷聲匿跡了。當年吃“里道斯”長大的哈爾濱人逐漸變老,而“里道斯”以及它的故事,卻隨著歲月的流逝在人們心目中變得更加醇芳、綿長。
40年后的1997年10月,秋林商場的柜臺上出現了一種叫“立多夫斯”的紅腸,這種紅腸曾引發了哈爾濱人陣陣搶購狂潮。很多人為了買這種紅腸不惜在商場 “開板”前排隊等候,更多的人由于買不到而懊悔不已。所為者何?原來,重新恢復生產“里道斯”紅腸后,有關部門去工商局注冊商標時,驚奇地發現,早在1993年,丹東一商家搶先把“里道斯”給注冊了。這就意味著 “里道斯”昔日的“名分”已蕩然無存。“里道斯”畢竟叫了近百年,在這個城市家喻戶曉,它凝聚了“里道斯”百年歷史文化,體現著哈爾濱這座中西文化相融合城市的特有風情,可謂哈爾濱的一種“象征”與“靈魂”。
2003年,國家工商局沒有接到丹東商家再次注冊“里道斯”商標的申請,于是,歷經周折,“里道斯”這個百年老字號,又回到哈爾濱人的懷抱! 紅腸是用長在大興安嶺的老果木熏制而成。熏的好的紅腸,表面會粘附一層肉眼看不見的果木炭灰。吃的時候要把表皮也一塊吃掉,這才是真正的紅腸風味——就是要吃那個帶點山野的焦炭味! 比法國謝儂紅腸和德國巴伐利亞紅腸還要好吃 百年前,立道斯是立陶宛的譯音 肥而不膩,瘦而不柴。
紅腸的制作方法:紅腸選擇優質豬肉作為原料肉餡(也可使用牛肉、兔肉或其它肉類),腸衣選用豬、牛、羊腸均可。加淀粉和多種調味料,經過腌制、制餡、灌制、烘烤、煮制、煙熏等工序制成。